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人工智能+”,蹚出社会救助新路子

广州市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守正创新,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救助”,以“五大工程”推动社会救助领域从“数字应用”向“数智管理”转变,助力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

实施“智申办”工程,提升救助业务规范性

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线上“刷脸救助”。在“穗好办”APP的社会救助模块,困难群众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刷脸即可申请社会救助,并在网上申请低保、低收、特困等社会救助业务。

运用大数据技术智能提出救助政策建议。在“穗好办”APP创设“救助智诊”服务,群众仅需录入家庭人口、收入、财产等基本情况,即可获得相关救助政策建议。2023年以来,通过“穗好办”提交“救助智诊”的申请约341单,有效提高了救助服务可及性。在“穗救易”移动端上线“入户调查”模块,工作人员将救助对象家庭人口、健康、居住、家具配备等情况系列数据指标即时录入系统,困难群众可现场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行电子签名确认,实现申请救助“零跑动”。

实施“智监测”工程,提升预警监测及时性

建立“用电智能管家”智能监测机制。会同供电部门联合创建“电亮民生”品牌,畅通“穗救易”系统与市供电部门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比对困难群众家庭历史用电数据,对用电激增或骤减等异常情况触发实时预警,让“用电大模型”技术构筑群众生命屏障。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监测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散居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1100万余人次,产生用电异常预警121宗,工作人员上门或电话核实率达100%。

实施“智关爱”工程,提升综合关爱有效性

合作运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综合开展“智能语音电访+短信提醒+人工电访+实地探访”的“智·关爱”服务。在重要节假日及发生灾害天气时,由“穗救易”系统向全市困难群众拨打人工智能语音电话或发送短信进行关爱提醒,对发现的问题通过“穗救易”系统实现实时转办转介。2023年以来累计电访困难群众约173万人次,入户探访986户,发送关爱短信41.49万条,发现并解决群众需求6843个。

实施“智核对”工程,提升救助核查精准性

创建“社会救助申请人机动车辆价格智能评估”模型,以创新的实践应用场景为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赋能。该算法模型仅需采集车辆车架号、品牌、型号等关键信息,即可实时出具车辆评估价格,同时通过共享税务部门的车辆购置税数据,准确查询车辆的缴税记录,构建自动更新、自主迭代的车辆价格数据源。自2022年模型上线以来,已实现自动评估车辆约9540辆,评估时间由原来5个工作日缩短为实时出具,有效解决人工评估时间长、资产评估成本高等问题,节约财政资金约143万元。

实施“智评估”工程,提升救助帮扶全面性

构建困难群众的专属“全息画像”。通过“穗救易”综合救助服务平台对接近10个业务系统,围绕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特困供养人员、困境儿童、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特殊困难重度残疾人、独居老人、支出型困难家庭等10余类困难群众,汇集筛选服务信息近1.7亿条,建成全市统一的困难群众数据库,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运用大数据聚合技术构建出每一位困难群众的个人“全息画像”,清晰呈现了困难群众享受各项救助服务的“暖心账单”,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文章分类: 沥青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沥青常见问题 工程行业新闻 社会新闻